护理学临床技能中心自建成以后,本着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即“职业本位”的教学理念,在夯实专业技能、培养临床思维、职业素养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改革思路下,不断开展中心的建设与完善工作,力争将中心打造成为在同类院校具有一定学术地位和影响力的护理实训(实验)教学基地。
主要改革思路
以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革新为先导,实训(实验)教学体系创新为核心,以多靶点改革实训(实验)课程为基础,以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构建一套“认知、技能、素养、创新”相结合的护理实训(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现代化高级护理人才提供有效保障。
具体改革思路与方案:
经过一系列建设,中心建设并形成了系统化、递进式实训(实验)教学体系;实训(实验)课程从专业技能、临床思维与综合技能、拓展创新三个层次展开;实训(实验)类型分为观察体验类演示实训(实验)、情景模拟类实训(实验)、全真案例类实操实训(实验)(标准化病人)、专业集成类综合实训(实验)四类;多方位结合教学体系:教师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学习与人文知识相结合。
(1)专业技能:为了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在实训(实验)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①课程设置上,目前,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的实训(实验)课从原有的课程中独立出来,分别成立一门独立的实训(实验)课,并且增加实训(实验)课的学时,将增加的实训(实验)课学时更多的用于医院见习,同时增设综合性实训(实验)课;②教学方法上,将体验演示教学法、PBL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目标教学法、应用标准化病人教学法应用于实训(实验)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知识运用能力;③实训(实验)考核方面,积极开展改革,通过面对面技能考核、多阶段多方面考核法、动态考核法、OSCE(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等考核方法的改革,发挥对实训(实验)教学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2)临床思维与技能综合:为了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中心采用递进式思维培养模式,即:专业课第一学年,护理学基础课上应用情景模拟病例+标准化病人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第二学年开设内容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急危重症病人护理的护理临床思维课程,培养学生在护理病人时的临床思维能力。第三学年与实习医院联合,采用培训、双导师制度、路径式实习模式等方式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3)拓展创新:在实训(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职业素养,如采用“操作代表”制度的参与式教学、“可视化教学”、翻转教学等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职业核心能力。另外,中心还开展多种活动,以隐性课程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心肺复苏技能大赛、海姆立克急救法培训等,以多角度、递进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实训(实验)教学改革方案
2017年医学院新建25间(8500平方米)实训(实验)教学实训(实验)室,建设了开放式“临床技能中心”;目前正在筹建“生理学实验室”、“药学实验室”、“实验动物房”、“医学虚拟仿真实验室”,为学生的专业人文素质培养提供现场模拟训练的条件和设备设施。实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现场情景模拟和学生自主式参与式教学方法,逐步建立“实验教学网络资源教学与交流”平台;积极创造条件结合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实际工作和教师的科研工作,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现场,实现“课堂教学、实训室教学、课外教学,社会实践教学、实习教学等全方位的多形式、立体式综合实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