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

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具有为人的生命和健康服务的特殊使命,因此,学生护理基本技能的训练显得尤其重要。实训(实验)教学的方法与手段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护理学实训(实验)教学中心根据各门课程的实际情况,实训(实验)课自身特点,在实训(实验)教学方法、手段及实训(实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尝试,积极引进现代教学技术,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实训(实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实训(实验)教学实施过程如下:

妇产科护理学实训教学(情景创设法)

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在实训(实验)室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尽可能真实的临床情境。授课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可见而同时又与所教课程相关的事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在评估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情况、前期临床课、实际操作技能等情况的基础上,筛选妇产科常见疾病和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结合典型护理病例准备讲授内容。把教学内容融入到形象直观的教学情景之中,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引导学生进人妇产科的真实护理情境中。如在讲授妇产科检查的这一节时,学生已经学习过生理学、病理学、健康评估、妇产科护理学等有关基础知识。带学生分若干小组进入妇产科实训(实验)室,设计若干模拟病人,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观察到病人的临床表现,还可以了解病人的病史、病程经过及心理感受等各方面的问题;通过与设置的模拟病人交流所获得的资料更为全面和客观,能够发现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因为是第一手资料,学生印象也比较深刻,能够很好的理解本病的相关知识。然后由教师示教实训项目的内容,再由学生分组练习,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学生采用分组分工的方式来解决,可以通过咨询临床同类病人的主管医生和护士、到图书馆查阅文献和到电子阅览室查阅资料等方式来解决遇到的问题。最后,授课教师作修订和总结,让学生对授课内容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儿科护理学实训教学

通过电教学习小儿精神神经生长的发育过程、营养不良、佝偻病等典型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措施;对于小儿洗浴、换尿布、体格发展的测量、小儿头皮针穿刺等操作技术则采用教师演示、学生分组练习、老师巡回指导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让每位学生掌握操作技术。在小儿高热惊厥学习中采用情景教学法,老师编好病例,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选择适合患儿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在实训(实验)室由学生将情景再现,其余学生对情景中有关问题进行讨论,老师最后予以总结。

基础护理学实训方法(角色扮演、PBL教学法)

在各种搬运法、出入院护理、冷热疗法、注射法等实训项目中实行角色扮演教学方法;在静脉输液、危重病人观察中实施PBL教学方法,在灌肠法、导尿法等实训项目中实行启发式、交互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

具体方法:①编制病例,提出问题:根据不同技能操作项目的目的和适用范围,以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为依据编制病例(每个病例),并提出一个操作项目编制23个与操作技能相关的问题。例如,在学习鼻饲法时,编制了肝昏迷病例,并提出:哪些患者适合进行鼻饲;患者在饮食方面存在哪方面的健康问题;护士可通过哪些途径满足该患者的营养需要;根据该患者的病情护士应为饮食需求患者准备哪种类型的鼻饲饮食;根据该患者的病情(昏迷),护士如何提高插管的成功率;在插管的过程中如遇插入不顺,如何处理;其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患者需长期鼻饲,每次鼻饲需注意些什么?编制的病例和相关资料印制成册,提前1周发到学生手中,同时为学生介绍一些可供查阅的书籍、文献等,方便学生自学和讨论。②小组自学:每小组46名学生,并选择1名护生为小组长。小组成员在所提问题的引导下,寻找所提问题的答案,查阅相关资料并可提出新的问题。在小组成员自学的基础上,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在课余时间,集中意见后推荐相关问题以供讨论,推荐1名学生代表作为技能教学讨论时的发言人。③课堂讨论:操作技能教学前10min,教师引导围绕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每小组学生代表对相关问题进行汇报,组内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其他小组成员可提出不同的意见并进行讨论。最后教师结合所给病例对操作目的、步骤要点、注意事项等进行总结。④模拟实践: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的基础上,以所给病例为依据进行模拟练习(复杂的操作项目教师可先演示)。操作前对患者的病情、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等进行全面评估,并做好准备;检查用物、具有针对性的解释用语、环境准备,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练习。操作中随时指导模拟患者配合、询问患者的感受、接受患者咨询,操作完毕交待患者有关注意事项。⑤总结评价:经过实训(实验)讨论、模拟操作,技能教学结束前5min,教师针对实践后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人性化护理、沟通交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为学生课后练习指明努力的方向。

急救护理学实训方法(综合实训设计)

充分利用实训(实验)教学中心的高级综合模拟人开展情景教学

①布置课前思考题。在心肺脑复苏第1次课后,布置一道思考题“针对不同原因所致的心搏、呼吸骤停,其复苏程序、急救措施有何不同?”,要求学生利用自修时间以小组为单位,经讨论详细地写出各种复苏程序及急救措施,为下一次课的模拟急救教学奠定理论基础。②设计临床模拟病例。课前应用ACLS组合模型设计并建立若干个不同原因所致的心搏、呼吸骤停的模拟病例。预设病人的最初情况、剩余时间、处境时间、病情变化及抢救措施,如果救护者处理错误或不够及时,病情会进一步恶化或复苏失败;当所设定的病人剩余时间为0时,终止抢救。对于在该模拟人身上无法实施的处理措施,如给药等,授课教师可预先通过“编辑菜单”加入计算机软件中的3个处理栏,即ABC处理、杂项及药物治疗,学生在实施“急救”时,直接点击相应措施栏目,即可达到处理目的。在病例设计时,注意到科学性和实用性,尽量贴近临床,从简单到复杂;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设定的病人剩余时间以35min为宜。③场景设计。设计模拟急救病房,内设床单位,电脑模拟人,心电监护除颤仪,简易呼吸器,呼吸机,氧气装置,吸引装置,气管插管器械,抢救车,电脑及其相关用物。④学生分组进行群体配合模拟急救。5人为1小组,并选出组长,组内学生分工配合实施“抢救”,如学生1(胸外心脏按压),学生2(人工通气:口对口人工呼吸、气管插管、面罩加压,及给氧、吸痰),学生3(电除颤、起搏),学生4(给药等其他处理),学生5即组长(观察病情及总指导)。学生1与学生2在抢救过程中可互换。要求学生根据模拟病人的病情,做出快速评估、决策并采取有效措施。电脑系统对模拟人的病情转归及学生所采取的所有急救措施均有记录,并能对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深度、操作是否正确等做出判断。授课教师根据所设计的模拟病例病情发展情况及学生的抢救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再进入下一轮的模拟急救。

护理礼仪教学方法

通过视频资料、演示实训等方式直观教学,进行正确的站姿、走姿、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形象。根据各章节的内容特点,综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等,以增强护生的参与性和感悟性。同时,应用《护士礼仪教程光盘》辅助学生的护士职业行为规范形体训练,以供学生反复练习。

护理实训中心还成立了灵韵护理礼仪社团,教授护理礼仪知识和医患人际沟通的技巧,开展与日常社交礼仪有关的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和实践的平台。

标准化病人的应用

采用电子标准化病人,强化学生技能训练。随着医疗环境变化,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临床实训(实验)教学遇到新的困难,学生在临床没有很多接触病人机会,电子标准化病人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学生在模拟设备上可以重复多次地感受各种症状、体征,也可以反复地进行相关操作直至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不会因为示教病例的紧张而受影响。

网络、多媒体教学法

采用视频同步直播技术,使学生增加切身感受,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示教室进行示范性操作,通过视频同步直播,可以使每个学生在实训(实验)室同步看到带教教师的操作细节,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此外,教学视频、示教多媒体等也可以通过这一系统在各实训(实验)室同步反复播放,使学生能一边对照示教,一边进行操作,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有力支持。

实训(实验)教学手段:

(1)充分利用网络化、多媒体化实训(实验)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中心引进了“模拟重症监护病房(ICU)教学系统”、“进一步生命支持训练模拟教学系统”等软件,运用虚拟、仿真等实训(实验)技术手段,把虚拟实训(实验)、仿真实训(实验)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训(实验)项目:从人才培养目标入手,对实训(实验)课程进行整合,减少验证性实训(实验),合并重复开设的实训(实验)课程和实训(实验)项目,增设综合型和设计型实训(实验),重视各门课程的衔接,注重科研成果在教学中的应用,注重不同学科专业学生以后的应用方向,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3)创设基础实训(实验)条件:在实训(实验)教学中,规定教师和学生要做到“三严”(严格要求、严肃态度、严密训练)。同时要求各实训(实验)室教师精讲多练,规定各实训(实验)室教师讲解与学生操作的时间比例。减少实训(实验)小组人数,妥善配置教学力量,从各方面为提高实训(实验)教学创造条件。

(4)学生自我管理:课堂训练的机会有限,为使学生及时巩固,熟练提高,实训(实验)室制订了实训(实验)室向学生自习训练开放的制度和办法,培养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提供学生课余按目标进行反复训练的场所,延续课堂教学,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实训(实验)操作能力。

(5)加强实训(实验)教学质量检查,严格实训(实验)教学制度:每学期坚持实行期初、期中及期末的三段实训(实验)教学检查制度。教的方面主要检查实训(实验)教学大纲、计划、进度等方面的准备及执行情况;学的方面主要检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吸收能力和学习纪律等。实训(实验)教学质量检查的方法有听课(每个实训(实验)室每学期不少于三次)、座谈会、经验交流会、观摩教学以及各种形式的教评会等。

2.实训(实验)考核方法

临床技能考核是实践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临床能力评价方法首先在认知领域考试方面,具体考试方法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在精神运动和情感领域考试方面,缺乏适用的方法。为此,中心密切关注国际医学教育趋势,积极汲取医学教育先进国家的经验,对实训(实验)教学考核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1)综合运用知识为主导的考核体系:学生实训(实验)成绩考评采用平时实训(实验)成绩与期末实训(实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将实训(实验)考核成绩分成平时成绩、理论考核成绩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三个组成部分,平时成绩占20%,以实训(实验)结果及实训(实验)报告为主要依据;理论考核成绩占40%,以闭卷考试、网络题库考试为主;技能考核成绩占40%,以阶段性操作考试和期末技能操作考核为主,注重学生实训(实验)操作、实训(实验)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如沟通与交流能力,人文关怀等方面能力的评价,技能考核中又采用个人考核和小组考核想结合的方式。

(2)临床病例考核法:根据学生培养目标,在考核中除了应用传统操作考核方法,以教师临床经验为基础,我们在基础护理学、中医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等课程中编写七十余病例,学生在平时阶段性考核或期末操作技能考核中,随即抽取病例,选择合适操作方法,并根据方法自己准备物品。